close

其實我不知道該從哪個角度,來看<一頁台北>,也許某些方面來看,它像極了學生作品,許多轉折有點到位卻又匆匆過去 ,或許,持反對意見的你也可以把它當成隨性的,脫離固有敘事的類歐洲風格電影,又或許,他只是帶我們遊晃了臺北一圈的宣傳片,無論是音樂還是畫面,很美,如此爾爾.


我希望他是後者,畢竟我在裡面看到許多導演的獨特印記,而且是當下台灣國片導演難得一見的,電影那有點走劇情片,雖然導演終究沒玩藝術一股腦關起門自己玩下去,他還是盡量走回電影該走的路線,走觀眾想走的路線,但很明顯的 一頁台北不是艋舺,其實從角色表現的抗拒中,除了讓人看到導演在努力捕捉 讓人不禁嗅到一絲存在主義哲學味道,如男主角要找全家男子,揮了菊衣人士一拳,菊衣人士沒有憤怒,只是懊惱自己幹麻被打,從中透露出自己為何幹這行的無奈和不解,也帶出電影的精神意義─夢想.

電影中每個人都有夢,這個夢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藍圖,所以應該說,是指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懸念,除了男主角想飛去法國找女友的夢外,高凌風有想找初戀的夢,菊衣人士有想大幹一票的夢,菜鳥警察有想成功解決案子的夢,電影中另一個有趣的角色張孝全,表面上追捕男主角一群人,後來竟演變成懊惱女友變心,但他仍繼續在辦案,讓這股懸念,更加明顯的蔓延,讓這齣笑鬧劇,著實暗指了每個人在人生裡,那庸庸碌碌的可悲.

回到夢想這個詞,我注意到槍這個符號在電影裡的意義,菊衣人士會驚喜看到它,菜鳥警察會希望用到它,即使目的不同,都代表這一個夢,脫離現實無聊人生的夢, 正如同男主角夢想去法國和女友相會一般,電影說明了那個平常只幫父母賣麵,閑暇去書店念法國書的他,幾個角色間沒有太誇張的衝突戲碼,淡淡到出這個,因為幾個不同的夢的交會,讓平淡的現實忽然走進了戲劇的幻境,最後也落幕在現實裡結束,有人從這過程中找到了答案(男主角),有人好像還沒(張孝全 柯與倫和全家男子), 總歸而言,大家又繼續回到生活裡,回到我們準時守候的八點檔肥皂劇,而電影的戲中戲無形間的對照諷刺,也替這部有點悶的電影作了辯護,表達他這樣拍,是有它的意義所在的,從張孝詭異的造型打扮(正常警察絕不可能這樣)同樣在對利用庸俗劇和社會對照下進行嘲諷,以及營造像是<艋舺>一般,在虛實錯間的超真實主義感. 

就我個人而言,我喜歡電影裡男主角自然的,演繹著就如同我們每天日常生活的口氣「隨便啦,不知道,嗯,沒有阿!」即便男女主角在電影的互動,總還是讓人覺得老梗,然而當一晚的折騰後,全片最讓我心裡觸動的,便是當男主角最後帶著女主角回家吃麵時,那舉動代表著其已經坦然打開心房(自己的家) ,其他當然不言而喻,不過如此相對於女主角為何向男主角示好的原因(就是看書?),就真顯牽強了.此外<一頁台北>裡大概我覺得最可惜的,還是尾聲裡男女主角互相追逐和注視的特寫,以及在書店中跳起舞的魔幻寫實收尾,這些在預告真不該提前曝光,不然應會讓人更眼睛一亮的,除此之外,我對<一頁台北>不會有太多批評. 

因為那不是不足,只是尚未出現. 



我期待這位年輕導演的新作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許容華 的頭像
    許容華

    主唱的電影世界

    許容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