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麥克李相隔八年的<折翼天 使>和<又一年>儘管都是從家庭間的故事著手,仍有很大不同之處,<折翼天使>背景圍繞在一個公寓,主角們是計程車司機一家人, 旁及同樣住在這間公寓的左鄰右舍的生活狀態。<折翼天使>所有的人物,都瀰漫著一個生活上的通病:不開心,生活收入上的不穩定和了無生趣,而麥克李也從這點點出家庭的重要性,俗話說的好:家是最好的避風港,諷刺的是,這些人卻無法從家庭中得到安慰,反而因無法溝通互相折磨,讓這種生活品質更加惡化,也使上一代和下一代間的隔閡更顯擴大。

就像<折翼天使>的原標題「All or Nothing」所表達的,這層意涵從電影可以有很多解釋,若單套在主角們上,便是沒有一個人是完美,無論長相或個性,經濟條件再高,也有無法解決的家庭問題,然而這些殘缺,卻是構成我們生活繼續往前的動力,當計程車司機的兒子心臟病發的危機出現,才讓這個家庭解冰又開始了良好互動,就是個最好的証明,人生到頭來是「All」或是「Nothing」答案是一體兩面。<折翼天使>直到最後雖然故事是完滿的,全片總是愁眉苦臉的司機太太,最後看著脫險兒子開心的模樣,總算笑了出來,但隨後臉又一沉若有所思,我們仍不知道這個家庭日後又會如何,許多問題不是從此一一瓦解,只是透過電影,麥可李讓我們明白問題的癥結點在哪裡而已。

如果說<折翼天使>仍顯的通俗和老生常談,近作<又一年>比起<折翼天使>則更加此種不露痕跡,是看似雲淡風輕,卻更加沉重的寫實戲劇的大作,擅長從生活取材的麥可李,至此已爐火純青。<又一年>某種程度像是<折翼天使>的延續,兩者仍有著共同的命題:人們生活的不開心,但<又一年>開始卻是描繪一對老夫老妻的快樂生活,它們彷彿實踐了<折翼天使>最後的心得:安貧知足,包容生活上的不完美,然而透過一個「表錯情」的老友瑪莉的出現,麥克李又讓我們看到人際關係上的另一層難處,更加隱而未見的無奈,麥可李留下一個更難解的習題,每個家庭間既便樂於互助,到最後仍有維護和保全自己的本性,於是那對老夫老妻雖然樂於善待每個好友和親戚,但一旦衝突到親近的人,則就諷刺的產生敵視心態,問題是,那些人從來也沒有多大惡意,就像瑪莉一樣,只是以為能和老夫妻的兒子談個姊弟戀,最後落空的酸葡萄心態湧出罷了,於是<又一年>的不完美結尾更顯耐人尋味,瑪莉儘管向老夫妻道歉,雙方似乎回到了原點,但問題仍無法解決,甚至是更加嚴重,更完全呼應了麥克李那現代人的為什麼都「不開心」母題。

無論<又一年>還是<折翼天使>,麥克李都用寫實的氛圍,戲劇的筆法,拍出一段段生活寓言,透過人物間大量的言語堆砌,麥克李告訴我們的,卻是語言使用不當的隔閡,<折翼天使>是無法正確溝通的無奈,<又一年>則是這種無奈的更深一層,很多時候就算你以為帶給別人幸福,別人卻未必接收得到的所感,這其中也從來沒有誰是對的,誰是錯的,麥可李像是一放大鏡的般檢視著,從<折翼天使>到<又一年>,這些隨時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細微之處。麥可李不曾忘記回歸於「人的本質」,因為唯有追求並掌握住這種本質,才能真正掌握住影像表面裡的深層,挖掘出「真實」。


1395578519-155219312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容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